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解决。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业商业银行”)是重庆资产规模最大、服务网络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的初衷,不断加强金融创新,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率。
重庆农业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向合川区太和镇米什村大型蔬菜种植户吴玉龙演示了手机银行业务。
据悉,自重组上市以来,重庆农业商业银行始终履行为“三农”服务的职责,始终把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作为全行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重庆农业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80%的分支机构和员工都在农村,很好地服务于“三农”,这既是“责任领域”,也是“主阵地”。为此,本行始终恪守“改制不改方向、更名不改姓氏”的庄严承诺,采取多种措施,使服务“三农”工作更加细致、务实、准确——2018年,本行董事会成立“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在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的基础上, 并建立了专属服务机制,将重庆主城区以外的31家奖金支行指定为“三农”业务支行。 同时,实施优惠考核资源,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农业产业化等贷款利息收入20%,增加分支机构考核利润,充分调动分支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为“三农”服务,渠道建设是关键。据报道,重庆有8000多个行政村,银行很难在农村分销网点实现全面覆盖。为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重庆农业商业银行致力于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县域1462个网点、160个24小时自助银行中心、4939台自动柜员机和自助查询终端,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此外,本行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搭建“互联网”平台,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加大移动银行和微信银行在农村的推广力度,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让农村居民体验更便捷、高效、全天候的移动支付服务。目前,我行手机银行客户已超过900万,其中80%为县域客户,累计交易金额超过5万亿元,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开辟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合川区太和镇米什村的吴大各为记者计算了一个账户:过去,当涉及到钱的时候,他每个月要去镇上往返10多次,为他的孩子买肥料、蔬菜和生活费用。有时即使天气不好也有必要去。带太多现金不安全。重要的是往返票价超过20元,这是劳动密集型、耗时且昂贵的。现在,他已经安装了重庆农业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他不用离开家就能完成转账汇款。他还可以实现在线支付。与以前相比,它大大方便了生产和生活,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生产和种植蔬菜。
金融产品创新是服务“三农”不可或缺的。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重庆农业商业银行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主线,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通过“政府银行”、“政府风险基金银行”、“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等模式,解决了农村复兴项目中村民担保薄弱带来的融资问题。例如,银行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实施以家庭为基础的政策,并根据“三农”客户的实际情况定制自己的产品。先后推出50多种支农小额信贷产品,包括“农村‘三权’抵押”、“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农家乐管理”和“返乡创业”。从农民到农村各种市场主体,从传统的存贷款到新型的投融资,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线。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有效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 Copyright 2018-2019 goforthapps.com 寿桥信息门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