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0日电(记者张应晖)艾滋病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传染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被称为“超级终端病”。一直以来,全球对艾滋病毒的研究从未停止。最近,武汉的两位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崔宗强和武汉大学何志科教授共同构建了一种新的量子点纳米信标,可以实现艾滋病病毒rna单分子标记和追踪。
8月28日,该研究结果作为封面文章的补充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10日上午,长江Daily-Changjiang.com的一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崔宗强。崔宗强详细解释了这项研究。
Rna标记相当于在细胞中插入“眼线笔”。
Rna是核糖核酸的缩写,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一些病毒和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
崔宗强介绍说,对艾滋病毒rna进行荧光标记和追踪实际上是在rna上安装荧光探针,使rna可见,从而追踪rna的运动路线。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高灵敏度地检测细胞中的艾滋病毒感染和复制。
插图:量子点纳米信标的构建及单rna的检测、标记和示踪来源:病毒学英文版
这项技术对克服艾滋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病毒核糖核酸变得可见,我们就可以看到病毒脱壳,即核糖核酸从病毒中释放的过程,从而了解艾滋病的感染机制。了解了艾滋病的感染机制后,我们就能找到干预其感染的方法。”
崔宗强补充说,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研究如何阻止艾滋病毒感染,但在此之前还有很多研究要做。
地图学:陶钢
这一重要突破的背后也是成年人多年来的努力。崔研究员介绍说,仅这项研究就花了3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无数次失败才取得了目前的成果。
赞扬这一重要进展,并希望人类将尽快克服艾滋病问题。
[编辑:彭向东]
© Copyright 2018-2019 goforthapps.com 寿桥信息门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